《王家春哲理中国画》新书发布——带你领悟人生哲理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12-27 16:27 《王家春哲理中国画》新书发布会现场 2019年12月25日上午10:00,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主办、人美学院派承办的“王家春哲理中国画新书发布及作品展”在琉璃厂西街4号人美学院派隆重开幕。人美社副社长陈玉华、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康守永、作者王家春及其邀请嘉宾参加了开幕式。本次展览共展出王家春“哲理中国画”系列绘画作品四十余幅。 哲理画派创始人王家春在新书《哲理中国画》发布会现场 作为中国哲理画创始人,学哲学出身的王家春多年来从哲学家的角度出发,以人生感悟入画,在画中思考,创作出了很多富有哲理的作品。他画面中所呈现的哲学思想,并不是教课书中那些深奥的学问,而是非常通俗易懂的道理。王家春的作品之所以能吸引到这么多的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很大原因就在于,他的画作是没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限制的,是人人都能欣赏、参悟的。他以幽默的语言、耐人寻味的哲思入画,构图虽简单、质朴,构思却非常巧妙,能让更多的读者从中受惠。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陈玉华在发布会现场致辞 陈玉华在开幕式上说:“‘王家春哲理中国画新书发布及作品展’是人美学院派专人专场系列展的首展,我代表人美社预祝此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在人美学院派举办展览的初衷是想为琉璃厂这条古老的街道带来一股清流,而王家春书记的画正好切合我们这一初衷,是艺术与哲学与人生的结合。” 王家春说:“画画可以使我的身心和工作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身心健康,工作更加有条理性。我的画就是把传统文化优秀的东西用画面表现出来,使大家都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到精神的营养。” 发布会现场 王家春的画构思精巧,如他画一人手捧一盘子在树下接果,旁边还有大小不一各种竹筐内盛果实,便成就了一幅“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揭示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这一简单的人生哲理,警示人们不可想着不劳而获。与其说他是寓理于画,其实更多地是在画中讲理,王家春善于用简单易懂却形象的绘画语言讲述深刻的人生哲理或生活之道。 展厅一角 开幕式结束后,王家春现场为新书《王家春哲理中国画》进行签售,前来参观的书画爱好者们纷纷购书签名,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现场——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康守永 画画就如种粮 文/ 王家春 齐白石曾说,他就是个农民,画画就像种地一样。一天不去种地,感觉就不舒服,一天不去画画,感觉就是浪费光阴。有齐老爷子的诗为证:“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他的毛笔就像锄头一样,在绘画的大地上耕耘,从晨而始,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走到了西山,落日的余晖照在了齐老爷子家东厢房的窗户上。这样的场景本身就是一幅富含哲理的水墨画。老先生诗写了,画未画出来,如果真把这个意境画出来,又会是一幅经典之作。 这里,老爷子讲的是“画画和农民”,画家要像农民一样勤劳,每日劳作,不可虚度光阴。 而我在这里,又进一步解读出一层意思:画画不仅要像农民一样勤劳,更要像农民种粮一样用心。 过去农民种粮,离不开锄头、镰刀等各类农具,一个种粮“好把式”即便使用最普通的农具也可以把庄稼照顾好、多打粮食。反过来,如果一个农民没有过硬的种植技术,即便使用的农具镀上金,依旧种不好田,获不得好收成。 画画也一样,画家的笔、墨、技法,就如农民的农具,目的只有一个,能够画出好画。如果总是夸耀笔墨如何老道,技法如何高超,但画不动人,没有生命力、感染力,这样的画家笔墨再好,也就是一件“镀了金的农具” 而已,就如“只有好看的农具但不会种田的农民一样”,他照样不是一个好画家。 从这个概念上,画画便和种粮连在了一起。 而我,总认为自己像农民一样,老老实实,用土家肥,用机井水,不打农药,不用激素,把自己的田种好。打出来的粮食,不管品种如何,一定要无毒无害,富有营养,让人们食用后,得到精神的滋养。 其实,这也是艺术的本质。食粮有两种,物质的食粮营养着我们的身体,艺术的食粮营养着我们的精神。两样都不能缺,缺了任何一样,人生都不会幸福。所以,人类创造了艺术,是为了滋养我们的精神,好使精神同肉体一同成长,让人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因此,我要好好把粮食种好,不去种有害的、有毒的、对人精神没有营养的粮食。老老实实种田,只求人们食用后,能够有所滋养,给自己图个福报。 从这个意义上,我在画画,其实是在耕种精神的田园,生产精神的食粮。 选自《王家春哲学中国画》 往期内容回顾: 对话 | 戴维:拍卖市场从另外一个角度定义了美术史 对话 | 朱军:中小型拍卖公司应该“体面”地生存 《知否》里的美食与美器正宗吗? 乾隆:想让大清传二十五代 展览推荐
文章分类:
聚焦
|